人物专访 | 矽典微徐鸿涛:自研毫米波传感器SoC硬核出圈 争胜AIoT赛道
近年来,传感器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传感器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到2025年,全球传感器市场有望达到万亿元级别。万物互联的未来已来,感知层应用的爆发期也将到来。在这一进程中,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和硬核科技逐渐显现,成为产业发展前行之路的闪耀之星。基于此,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联合感知芯视界对第二届“感知领航优秀项目评选”中的优秀企业进行系列专访。围绕传感器或物联网不同领域中涌现的众多优秀“硬科技”进行深度报道,探寻他们背后的创新之道。
从传统感应到智能感知
作为非接触式传感技术,毫米波雷达具有感测精准、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较早应用于军事、汽车和工业领域。得益于AIoT蓬勃发展的生态和相关技术难题被攻克,毫米波传感器不断“出圈”,应用版图逐渐向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慧城市等领域扩展。而在这背后,是如矽典微在内的感知层产业链各家企业功不可没,他们以创新性技术瞄准差异化细分赛道,以自研毫米波雷达技术带给AIoT应用下的硬件向智能化迭代的可能和快速的发展。
近日,矽典微创始人徐鸿涛博士在感知芯视界的专访中,围绕归国创业、感知层差异化赛道、生态发展等热门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技术“老炮”,创业不走寻常路
2018年,徐鸿涛从“芯”出发,集结了一群经验丰富、高技术素养的行业“老炮”们组建了创始团队,共同创立了矽典微。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选择方向正确且可长期发展的赛道至关重要。为首款产品的定位,徐鸿涛绕开汽车电子、5G通信这片“红海”。“以我们现有的规模,在毫米波传感的智能化领域赛道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将自主研发的系统级芯片、算法、嵌入式软件系统开发的综合能力相结合,赋能终端厂商将传统终端向智能化升级,实现快速的产品化落地。助力生态的发展也将反过来帮助矽典微更良性地走下去。”
历时三年,矽典微用同类企业一半的时间,完成第一代产品“研发、量产、客户认可”这一商业闭环,踩准了市场变化的每个节拍,实现了毫米波传感器SoC从最初的产品定义到芯片系列的产品化演进。
科研与创业:两个千分之一的差别
业内顶级的射频芯片专家、复旦大学任教授级研究员、IEEE RFIC国际顶级射频集成电路会议指导委员、技术评审委员及华美半导体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众多的行业身份只是徐鸿涛作为“斜杠精英”的一道道标签。投身芯片创业大潮,成为超百人的专业技术团队的掌舵人。徐鸿涛直言,以技术脑去思考产品和公司是行不通的。在技术之外还要管理公司,身份的转变也带来思维方式的改变。“这既是一个痛苦的学习过程,也是自身能力快速成长的过程。”徐鸿涛用“两个千分之一”来形容在学术界做科研与创业之间的差距之大。“科研是做1000次实验,只要有一次成功,就证明方法是可行的。但创业做产品相反,做1000个产品,只能允许有不到一个产品失败。”
“要从市场角度来评价每个产品,客户需求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为在研究和技术上有新突破而自嗨。”徐鸿涛对创业与科研二者的区别和挑战有着清晰的认识,他认为只有不断思考如何结合二者的挑战点,才能打磨出更易用的产品。
在同记者分享创业启示时,徐鸿涛认为,在真正踏入到芯片领域创业前,要对技术要有敬畏之心,对做高难度的产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他也笃定,“往往充满激情地持续付出,同时能保持坚定信念去深耕的创业者,成功几率会更大。”
两张王牌,打造颠覆性产品“硬实力”
AIoT赛道中的智能应用迎来了快速增长期,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和新兴应用的不断涌现,消费市场对智能设备的需求开始从被动的感知识别,逐渐转向主动判断、主动认知人的需求。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传统感应器件不能完全满足复杂多场景应用的主动感应需求,反观高端应用的毫米波传感器也因其功耗、尺寸和成本等问题受到大规模应用的制约,更无法适用于智能终端、智能硬件设施等商业化应用中。
看到痛点,击破痛点。
矽典微在首款芯片上就采用了全集成单芯片的智能解决方案,同时集成了毫米波收发机、雷达信号处理和智能算法加速器,在一个芯片上实现系统级的功能。提供适用于区域感应、测速测距、手势识别和体征监测等解决方案的需求。
解决了性能问题,如何让传统的雷达芯片变得更适用于智能终端,就不得不直面小型化、低成本的挑战。依托于无线SoC芯片技术的发展,矽典微将原先机载、舰载的高门槛雷达芯片从尺寸上得以精简,采用CMOS工艺与FMCW调制方式相结合,大大提升了性价比成本。而仅4mm*4mm的小巧尺寸,也让毫米波雷达芯片可以全面适用到智能家居、机器人、乃至消费电子等“普惠”的应用场景中。
仅凭一颗芯片是不足以让毫米波感应应用“开枝散叶”的,2021年,矽典微先后发布了多款存在感应、目标跟踪、测距定位等SoC参考设计,为下游客户节省了产品开发的时间。将复杂的毫米波雷达SoC变得更易用更方便下游用户在场景中使用。
徐鸿涛表示,作为重科技型企业,矽典微的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超过90%以上,汇聚了芯片设计、系统、软件、算法、工程应用等多个技术节点的人才,这样的软实力远超同行业很多公司。他还强调,“我们不仅注重技术人才的储备,在技术上善于将芯片内将单点性能最好的功能模块集合,确保让复杂的芯片体系正常运行,这是矽典微技术壁垒的奠基石。以技术决定产品质量,也是我们持续发展的根本理念”。
何以在激烈竞争中突围?
近年来,雷达传感器市场前景相当可观。据市场调研机构marketsandmarkets预测,雷达传感器市场预计将从2016的59.5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206.4亿美元,2017至2023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9.51%。在这一领域,重技术投入的企业如同火车,因为研发“重”所以加速会慢一些,但一旦认准路线跑起来,就不会轻易停下来。在智能物联网应用场景中,作为深化技术研发,吹响毫米波传感器芯片应用的领跑者,矽典微将持续输送更多易用智能化的芯片产品,让丰富的应用市场得到源源不断地滋养和深耕。
徐鸿涛强调,要做到专注和打造有价值的产品赋能客户。他认为,“毫米波市场拥有高速发展、高速成长的市场机会,各家企业的良性竞争也有利于助推整个产业生态环境的建设。矽典微更专注于自身,打造更易用的创新产品,携手客户共同在AIoT赛道上赢得成长、壮大自身发展的机会。”
谈及发展愿景,徐鸿涛期待以“重研发、布局早、落地快”的优势,在毫米波智能化应用领域成长为“高质量芯片供应商”的领军企业。在推动本土技术的商用落地,助力智能设施带给人们美好生活的同时,矽典微也不忘肩负节能减排的时代使命,让舒适无感的感应芯科技,改变人们传统的交互方式,让科技因毫米波创新技术节省更多能源,让环保走的更远。
与SIA联盟结缘
2021年,SIA联盟正式启动第二届“SIA感知领航优秀项目征集”,吸引了众多优秀企业参与,矽典微在本次项目征集中以 “AIoT毫米波传感器·生命存在感应参考设计”项目,获得了评选专家的关注与年度杰出产品及技术提名项目。
矽典微的生命存在感应设计为非接触式感应交互建立了智能“芯”门槛,凭借雷达不受环境、光线影响,全天候感应的天然优势,结合矽典微自研毫米波传感器 SoC 及静态人体存在感应算法加持,即使人体保持静坐、静卧、睡眠状态,仍可被检测到,以动静皆可测的存在感应能力赋能更多客户。适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卫浴、安防监控等丰富的 AIoT 应用场景,为雷达方案商及终端设备厂商提供更真正的感知、认知和沟通能力。
徐鸿涛表示,“打造好的感知层产品,不仅需创新型企业,还需要更大的生态环境和平台来组织和支撑。一家企业或许能专注某个领域的生态搭建,而有影响力、代表国内感知层应用的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简称“联盟”),可以为更多的企业搭建桥梁,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加强合作与交流,解决共性问题”。同时,徐鸿涛也希望更多参与到联盟组织的沟通及技术交流活动中,为建设传感器产业生态圈贡献更多“芯”力量。
—————————
2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
由伴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兴起,智能传感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针对传感器的相关政策。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在此背景下于2016年成立,联盟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和支持,通过联合联盟成员单位以及各省市级物联网、传感器联盟、协会及其他相关行业组织,产业协会,发挥产学研合作,整合资源优势,加快传感器、智能硬件、物联网应用等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核心技术及其应用的关键产品的标准化。